□朱慧松
“說是免費送護膚品,結(jié)果還是被收錢。”近日,接連有兩位市民反映,在廈門一家美容院遇到“免費陷阱”——發(fā)活動券的人稱進店有免費東西送,結(jié)果送東西之前做了個皮膚測試后,被要求交98元。(7月27日臺海網(wǎng))
按理講,美容業(yè)是一項美麗的產(chǎn)業(yè),能夠帶給顧客亮麗的外表、愉悅的心情,可如今一些美容院卻頻頻干出一些很不美甚至是缺德之事。如屢屢有個別美容院拿免費當幌子,將顧客忽悠進門后再威逼利誘。有的給顧客的臉涂抹得一塌糊涂后稱清洗要收費,有的給顧客的左半邊臉美容后稱右半邊臉要收費。諸如漫天要價、以次充好、貍貓換太子的事情就更多了。
我們不排除也有以真正的免費服務(wù)進行宣傳的美容機構(gòu),但我們很難在一開始就判斷出他們的真假,所以碰到類似的吆喝,多留個心眼總是沒錯的。更為重要的是職能部門要重拳出擊,對美容業(yè)好好“美容”,對無證經(jīng)營行為堅決查處,對有證照卻忽悠人的美容院同樣要嚴懲重罰,如果涉嫌違法犯罪,更要追究經(jīng)營者的法律責任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