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酈林
路邊停車烈日暴曬、地下停車場悶熱壓抑、停車場服務功能不足,車友停車,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方便。不過,在幾處由廈門市市政建設開發(fā)有限公司打造的停車場,卻有著不一樣的體驗。
比如金尚路綠蔭式停車場舒適停車,綠植立體式環(huán)繞。廈門站西側停車樓涵蓋按摩椅、販售機、充電樁、自助洗車等多項服務設施,提供綜合服務。(12月6日《海峽導報》)
買瓶飲料,然后充電按摩帶洗車,真是不要太舒服。如果不說,真讓人不敢相信這是停車場。在這個私家車迅速增多,停車位日益稀缺的年代,能找到個停車的地方就很讓人知足了,更何況還是這么愜意。
舒適是真的,激動也是真的,而思考也要有。市民對于停車場的服務需求不可能一成不變,隨著時間的推移,要求自然會越來越高,相關單位早晚要上調服務水平。也就是說,上述的停車服務模式早晚也會出現(xiàn),不過,究竟是一早還是一晚,到底是在市民提要求之前還是提要求之后,差距可就大了。
相較于原來的普通停車場,這些帶給司機不一樣體驗的新型停車場無非就是搶在“多邁了一步”而已,但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個“搶跑”不僅讓人眼前一亮,帶來別樣的享受,也展示了服務的熱情,收獲了滿堂彩。
仿佛是特意為了進行對比一樣,導報同日的“熱線”版面上,網(wǎng)友“小小小小小欠兒”吐槽某個商場的母嬰室,光有一個洗手池、一個垃圾桶,連把椅子都沒有,質問這“是打算讓媽媽們坐地板奶娃嗎?”的確,就算是節(jié)省也沒有這么省的。在母嬰室成為基本要求的時候,如果真的連起碼的設施都沒有配備全,這樣的服務就不是“搶跑”,而是敷衍,是從起跑線上“后退一步”,也就難怪市民吐槽抱怨。
學會“搶跑”就會事半功倍,掌聲四起;“慢半拍”卻會事倍功半,甚至是噓聲一片。希望服務部門多一份“搶跑”意識,那才是善莫大焉。


 
          





